于韦斯屈莱的春天,终于遮遮掩掩地忸怩而至,天空有时也会下些小雨,而不再是只飘落或大似羽毛或细若粉末的雪花。犹记得一个多月前初踏上这片土地时,看到的是一个洁白晶莹的冰雪世界,而此时的窗外,路边厚厚的积雪已几近消融,只有人迹罕至处依旧笼着白色。
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当日的叮咛与祝愿犹在耳畔,Katri在公寓楼下迎接我们的场景亦是恍若眼前,但确确实实,当初对这座陌生的异国城市小心翼翼的敬畏心,到今日,已转变为一种踏踏实实的熟悉感。
对于这些,我只能感慨:时光飞逝!

淡泊宁静的城市
于韦斯屈莱是一个宁静的小城市,它的小与静甚至让我更愿意称它为城镇。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不喧闹,不繁华,市中心商业区几乎只在一条步行街的两侧,好在大小超市遍布各个生活区,因此市民的日常生活还是比较方便的。
冬日的周末,人们会去结冰的湖面上滑冰,即便年仅三四岁的小孩,也会被父母带出来体验冰面飞翔的美妙感受。人们也会在冰面上凿洞钓鱼,有时还会组织冰钓比赛,他们不图奖品,只图乐趣。随着春日的临近,步行街两边的咖啡馆逐渐摆出许多露天座椅,闲暇时,人们就在阳光下喝着咖啡聊着天。


热情友好的人民
最初感受到芬兰人民的友好热情,是从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JAMK)的老师们身上。我们抵达公寓时,已是晚上将近8点,但Katri还是在公寓楼下等着迎接我们,进了公寓更是惊喜,因为生活用具几乎一应俱全,而Katri她们更是贴心地帮我们置备了一些食品。接下来的几天,几位老师轮流带着我们熟悉城市,熟悉校园。无微不至的关照,让我们感激、感动、感恩。
由于芬兰的母语是芬兰语,商场、超市鲜见英语标识,所以刚开始购物时我们遇到了不曾设想过的困扰。好在芬兰人民基本都会英语,而且很乐于助人,所以在芬兰语的包围中近似于文盲的我们才顺利地完成了我们的购物初体验。

简单精致的生活
于韦斯屈莱的城市建筑从外观上看朴实无华,但是内部设计却很讲究。以我们公寓为例,虽然面积不大,布置简洁,但小到橱柜搁碗架的设置,大到墙体的合理开凿利用、供暖通风设备的安装,无不渗透着设计师的巧思妙想。房间的装饰虽然简单,但充满了艺术气息,细微处可见情调。缝纫机、长木凳、中国古式箱子和柜子,恰是一股中国风!
相比较芬兰的建筑和艺术,芬兰的食物就不是那么出色了,甚至网上有评论说芬兰的食物是数一数二的难吃。幸运的是,我们都适应了这里的食物,每天都吃很多;不幸的是,我们都长胖了。


充实快乐的工作
从到这里的第二天起,我们的日程表就被安排得很充实。
我们先后参观了于韦斯屈莱健康中心、老人休养所、芬兰中部中心医院和智能之家,了解了芬兰医疗体系的整体情况和部分病房的具体情况,了解了老年护理的基本现状,了解了智能之家的现有设备和基本使用情况。


我们主要参与了预防护理、老年护理、手术护理、公共卫生等4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深入了解、体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比较与我校相关课程情况的异同,为课程对接做准备,也听了其他一些课程的课并与课程负责老师进行了会面,了解课程相关内容。JAMK的老师非常热情,课间常会向我们介绍一些课程相关内容,比如考核方式、比如PBL教学组织形式等。
我们与电子化学习的技术负责老师进行了会面,了解了电子化学习的概况、平台和具体操作情况。
我们参加了实习学生的模拟演练,由医生扮演医生、由实习护士和实习助产士扮演护士和助产士的模拟演练给学生带来了更真实的体验和更紧凑的节奏感。


邢海燕老师作题为“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health policy in China”的讲座
上个月,针对国际班的学生,邢海燕老师作了两个讲座,分别和“Ageing and related policy in China”,我作了一个题为“Surgical nursing in China”的讲座。

郭靖老师作题为“Surgical nursing in China”的讲座
工作是我们在这里的主旋律,我们会好好利用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工作中学得更多,收获更多。
(医学院护理系郭靖 供稿)